(2012年8月14日)
刘玉华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第3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全市人才工作, 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刚才,市人社局等4个单位汇报了上半年的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可以看出,经过半年来的不懈努力,各地、各部门的人才工作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开好这次会议,7月初,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派出3个督查组,对各旗区、市直有关部门、经济开发(园)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督查。下面,结合督查情况,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全市人才工作稳步推进
上半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强化督查,积极推进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全市人才工作呈现出亮点纷呈、稳步推进的可喜局面。
第一,强基固本,规范有序的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强化制度落实,理顺运行机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议事规则,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如,上半年,我们出台了《鄂尔多斯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暂行办法》等人才工作政策,评选了天骄英才等各类专家和优秀人才,兑现了各项人才奖励政策,开展了“一展三会”等重大人才活动。各成员单位也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全市各旗区和康巴什新区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的人才工作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也都设立了人才工作职能科室,配备精干力量专抓人才工作。可以说,经过前段时间的运作,我市的人才工作体制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二是编制人才规划,健全工作体系。委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编制了《鄂尔多斯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召开了5次座谈会,充分征求各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现已形成初稿。一会儿,我们还要召开专门会议,与大家共同审议《规划纲要》。全市各旗区和康巴什新区都制定了人才规划纲要编制方案。其中,6个旗区开展了人才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教育、卫生、农牧3个部门完成了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经信委、国资委正在开展编制工作。可以说,全市人才工作规划体系构建取得了初步成果。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推行目标管理。我们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对旗区、开发(园)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量化考核管理。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也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推动人才工作深入开展。四是狠抓任务落实,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上半年,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先后召开了2次人才工作对接会、2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进行了1次人才工作督查;组织开展了全市紧缺急需人才、鄂尔多斯在外优秀人才、在我市工作博士和鄂尔多斯创新创业基地及创新团队的调查摸底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第二,三轮驱动,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日益浓厚。一是活动带动。上半年,围绕人才的引进、交流和呼包鄂“草原硅谷”人才特区的打造,我们举办了百名博士鄂尔多斯行暨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第六届“呼包鄂”人才交流大会,成功承办了第八届中俄蒙工商论坛暨鄂尔多斯国际经贸展洽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才项目推介展、“草原硅谷”人才发展区域合作年会、“草原硅谷”建设工作研讨会等重要会议,积极参加了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人才推荐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人才活动,规格之高、密度之大,在我市人才工作史上前所未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全市人才工作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二是会议推动。相继召开了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表彰奖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5月份,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会上,聘请了3名“院士科技顾问”,7名鄂尔多斯市首席专家,评选了19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40名各类英才,表彰奖励了5个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各旗区也先后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或专项会议,部署推动人才工作。三是宣传促动。为有效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打造人才工作品牌,我们聘请专业人员,设计了专门的人才工作标识。及时开办了《人才鄂尔多斯简报》,开展了“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各地各部门也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在国家、自治区、市三个层级的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报道,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人才工作的知名度,打响了“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品牌。
第三,统筹推进,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上半年,各地、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多项人才工作政策,使人才政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例如,东胜区针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机构引进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达拉特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六个配套实施办法,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建立人才工作基金。按照人才资金优先保证的要求,各地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资金投入制度。目前,我市大部分旗区都设立了人才工作资金,加上市本级的5000万元,全市人才工作资金达到了规定的不少于1亿元的目标。这在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是十分不易的。同时,我们还切实加大人才政策的兑现力度,截至目前,市本级已累计支出近2000万元,用于各项人才工作政策的兑现。三是搭建各种人才服务平台。围绕打造多样化的人才服务平台目标,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准格尔旗围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北京博士智库签订协议,成立了博士智库准格尔旗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康巴什新区为方便转移农牧民就业,建立了用工信息交流QQ群;鄂托克旗为更好地服务工业(园)区的人才引进,在棋盘井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这些探索和尝试,为我市构建多样化、高效化的人才服务平台提供了经验。四是加强人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34万平米的专家公寓,29万平米的人力资源市场也正在建设过程中。一些旗区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伊旗利用保障房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人才大厦建设;东胜区也将人才大厦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五是构建区域统一的人才市场。按照自治区建设“草原硅谷”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呼包鄂人才发展区域合作,与呼包两市签署了《呼包鄂人才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三地人才资源合作开发工作,积极构建区域统一的人才市场。
第四,精心打造,人才载体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围绕“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平台的建设,新建了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区、云计算产业园区、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区等6个园区,同时,全面启动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申报工作。二是围绕搭建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了达旗经济开发区和大路煤化工基地2个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近期,通过调研,围绕我市未来产业规划,确定了18个重点打造的工业园区,为今后我市的人才引进和集聚提供了新的平台。三是借助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先后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科院、清华大学等6家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四是积极开展各类人才载体的申报评选工作。向国家申报了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方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研究中心、煤间接液化研究中心),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自治区科技厅申报了2个院士工作站(鄂尔多斯科技教育创业园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和紫荆创新研究院电动车工程院士工作站),1个重点实验室(东胜区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储能与节能技术实验室)。五是依托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了鄂尔多斯未来新兴产业城建设的规划论证工作。为我市建设“草原硅谷”,打造人才特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有力的抓手。
第五,分类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通过建库的方法,大量储备人才。市委组织部结合2011年度实绩考核结果,分8个大类建立了10个后备干部库;东胜和达旗围绕六支人才队伍的信息采集,着手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库;经信委、文化局、科技局、广电局、旅游局和住建委6个部门也都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库。二是依托重点项目,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上海庙能源化工园区、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和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柔性引进了内蒙古农科院、昆明农科院、内蒙古改良站等专家14人。市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根据建设需要,聘请了6位高级专家担任经济顾问,并组建了由“863”计划项目专家组成的高新区专家库;杭锦旗依托蒙西LED项目,从日本聘请了首席LED专家,全力助推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注重学习实践,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上半年,我市采取上挂、下挂、外挂、互挂等方式,从旗区和市直部门选派了228名优秀干部到北京、上海、市直各部门、开发园区和企业挂职锻炼。围绕科学发展等主题内容,组织人事部门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300多人。鄂托克旗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林牧水等领域为重点,通过“订单式”培训的方式,大力培育本土人才。鄂托克前旗依托“三段地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通过与职业院校、科研基地建立“合作联姻”的办学模式,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四是采取公选方法,大力选拔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选人用人公信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今年7月,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了20名37岁以下副处级领导干部,目前,这批干部已完成任职培训,走向了工作岗位。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事业的宣传工作,文化局面向全国招聘了60名讲解员,极大地提升了文化系统的外宣能力。五是积极畅通渠道,加大优秀人才评选力度。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人才的推荐评选工作,上半年,我市先后有13人获得了自治区级各类人才称号,其中,享受自治区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2人、全区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1人。
二、认真分析、深化认识,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工作,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项科学政策的出台,只是事情的开头和方向,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施,否则,决策再好,也是一纸空文。督查中,我们发现个别地方和部门对各项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够到位。就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来讲,几乎所有的地区和部门都没有落实。政策落实不到位,根本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这与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形成的重经济建设、轻人才培养引进的观念有关,是缺乏长远观念,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人才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表现。
二是运行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工作涉及面广,牵扯问题较多,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运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各成员单位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相对比较密切,但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互通,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是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个别地区和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等”、“靠”甚至应付的思想,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缺乏特事特办的快速应对机制。
三是功能挖掘不够深入。与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人才载体总量较少、质量较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通过这次督查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创新创业基地20个,数量虽不算少,但关键是这些载体所承载的创新团队,缺乏能够在国内叫得响的“领军人才”,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不多。此外,我们对各类载体的引才育才功能没有挖掘到位,导致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突出的表现就是科研团队的“本土化”水平不高,在个别地方甚至存在着一定的“空壳化”现象。例如,受科研环境条件的限制,我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搭建的大部分人才工作载体,科技研发功能都比较弱,多为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培养的本地人才也多为技能型人才,缺乏真正的研究型人才。
四是基础数据不够健全。目前,全市人才信息库建设工作不够理想,旗区和各相关部门虽然都开展了人才调查摸底工作,但大部分是针对紧缺急需人才和行业内人才进行的零时性统计,尚未对整体人才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地统计分析。人才数据库建设已成为制约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短板,需要各级各部门予以高度重视。
五是服务机制不够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已初步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服务体系。但是,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不能很好地满足各类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手段来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去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技能人才比较缺乏。当前,我市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市共有技能人才102万人,而呼市和包头的技能型人才总数分别是32万人和25万人,数量明显低于呼包两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不足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另外,在全区第三届高级技师突出贡献者、全区技术能手和技能人才培训突出贡献单位的评选中,我市仅有1人入选,远低于呼市和包头的入选数量。因此,加快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在已刻不容缓。
三、突出重点、细化目标,扎实做好各项人才工作
当前,人才已成为引领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资源”,我们要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经验,对照查找出的问题,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服务发展、先行先试、高端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项人才工作。
第一,切实提高各项人才政策的执行力。好的政策贵在执行。今后,要不断提高人才政策的执行力。要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工作意识和人才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人才工作信息简报的交流沟通作用,将人才信息报送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切实提高各地、各部门信息报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开展好各类人才的评定认定工作,结合第1次评定的工作经验和各方面的反应,我谈两点想法:一是人才和专家的评定认定要注意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兼顾各行各业。就是说我们评选出来的人才必须是行业内拔尖的、公认的人才,禁止个别单位和部门在推荐、评定、认定人才时,在行业内部搞平衡。同时,人才的评选认定要统筹考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尽可能多的将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纳入我们的评选范围。二是评选要注意向本土人才适度倾斜。本土人才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今后的评选,同等条件下,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考虑本土人才,切实加大各项人才奖励政策的兑现力度,年内还要组织开展一次专家疗养活动。
第二,大力夯实各类人才载体建设的基础。人才载体是人才赖以聚集、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载体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我们要紧紧抓住自治区建设“草原硅谷”、打造人才特区的有利时机,以创新创业基地和团队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人才载体的建设工作。市级层面,要通过组织专家评选的方式,分领域、分行业建立市级创新创业基地和创新团队。同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入选的市级创新创业基地和团队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此外,还要建立“直通车”制度,随时了解这些基地和团队的建设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旗区和开发(园)区层面,要认真做好人才载体、创新团队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建立工作台帐,确定重点创新创业基地和团队,尤其是新确定的18个重点开发(园)区,一定要先行先试,率先取得突破。企业层面,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工作目标,健全完善制度,建立培养平台。各地、各部门要拿出具体措施,制定出台培育人才载体的意见办法,抓紧构建人才载体培育制度体系。同时,针对我市人才工作载体“本土化”水平不高和“空壳化”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创造适宜各类人才团队工作的良好环境,为各类人才在我市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优越条件。
第三,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高效、安全的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和服务平台,是提高人才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迫切需求。为解决人才信息平台滞后的问题,近期,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准备在全市打造集统计汇总、信息发布、交流互动三大功能于一体,纵贯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企业四级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具有互动服务功能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动这项工作开展。具体工作中,市委组织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做好调研论证、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等工作;旗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信息收集录入、系统维护等工作,力争今年10月完成平台的硬件安装和组网工作,年底完成信息的录入工作,明年年初实现平台试运行。
第四,扎实推进“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建设工作。7月初,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正式启动了“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建设工作,明确要求呼包鄂三市立足各自的特色和资源禀赋,打造能够聚集大量高端人才的产业园区。今后一个时期,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鄂尔多斯未来新兴产业城,是我市建设“草原硅谷”,打造人才特区的一项重大举措。相关旗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积极配合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开展工作,园区管委会也要积极对接、主动作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鉴于未来新兴产业城在我市人才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本着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的原则,从项目引进开始,就要抓好人才引进和载体建设工作,力争使未来新兴产业城成为我市真正的人才聚集之地、创新驱动之源。
第五,积极搭建优秀人才服务科学发展的平台。做好人才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以用为本。而“以用为本”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即方法问题;二是要解决“哪些人可用”的问题,即对象问题。之前,我们的主要方向和精力都集中到“怎么用”上了,忽略了“用”的另外一个层面——“哪些人可用”,也就是说,在对于哪些人可以为我所用方面,挖掘得还不够。前一段时间,我们专门针对在我市工作的博士(共有117名,其中,刚性引进40名)和鄂尔多斯籍在外优秀人才(总计有185名)进行了摸底和初步的统计汇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各类重点人才的统计分析工作,不断强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带头联系专家制度,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及时为人才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积极营造适宜人才学习交流的生活环境,引导各类人才自发建立人才沙龙、协会等活动机构,为人才交流思想搭建平台。尤其要发挥鄂尔多斯籍在外优秀人才的作用,抓住他们对鄂尔多斯的天然乡情,通过聘请为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组织开展在外优秀人才鄂尔多斯行、利用重要节日举办座谈会、主动登门拜访等方式,激发他们为家乡服务的热情,畅通他们为家乡服务的渠道。
第六,大力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这几年,我市引进了一批大企业、落地了一批大项目、建设了一批大园区,迫切需要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各地、各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建设。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同时,要积极开展与邻近的呼包两市的职业教育合作,大力提升我市的职业教育水平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健全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岗位使用、技术交流、表彰奖励和权益保障等制度,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进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政策环境,使高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丰富培养方式,通过岗位轮换、外出培训、师徒结对等方式,大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创新型知识技能人才和高水平技能绝活传承人。由市委政研室牵头,围绕如何解决急需紧缺人才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为市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鄂尔多斯市就业创业实训基地要加快建设进程,各旗区也要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及早建立实训基地。
同志们,总结上半年的工作,成绩不可谓不丰;展望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不可谓不重。希望大家在剩下的时间里,努力克服松劲懈怠情绪,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做好下半年的工作,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